讣闻 | 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蒋永德逝世,曾在上甘岭战役勇炸敌暗堡_阵地_敌人_手雷

发布日期:2025-07-06 23:40    点击次数:103

6月29日,据“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志愿军老战士、特等功臣、二级英雄蒋永德因病,于2025年6月28日14时28分逝世,享年96岁。

▲蒋永德

据了解,蒋永德出生于1930年,先后参加了解放重庆、成都战役和成渝铁路建设等。1951年3月,随12军31师92团参加抗美援朝,并担任2营4连7班副班长,先后参加第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上甘岭战役和东海岸反登陆防御作战等。

在上甘岭战役中,蒋永德用2枚手榴弹和2枚手雷,炸毁敌人2个暗堡,歼敌百余人,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爆破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入朝参战接受突发任务

蒋永德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1949年参军,历任12军31师92团4连战士、副班长。先后参加了解放重庆、成都战役、成渝铁路建设。

展开剩余85%

1951年3月,蒋永德跟随12军31师92团参加抗美援朝,担任第12军31师92团2营4连7班副班长。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以南防御作战、上甘岭战役、东海岸反登陆防御作战。

“部队从辽宁丹东的宽甸走浮桥入朝,白天敌机一直轰炸,只能晚上过江,我们就这样走了好几天,终于到达前线。”蒋永德曾回忆道。

▲年轻时的蒋永德

在上甘岭战役的第29天,志愿军因连日作战,前方阵地的物资已严重不足。为了给坑道里的战友们及时送去急需的补给,蒋永德所在的2营成立火线运输队。

经过千辛万苦,火线运输员们突破密集的机枪封锁,拼尽全力,将弹药、物资送了上去。

1952年11月13日下午,蒋永德和所在营运送弹药的队伍趁着天气阴沉、敌机不敢肆意轰炸的机会提前出发,拼尽全力,将弹药、物资送到448高地下边。

到达指定地点后,副团长姚履范和四连指导员甄占林早已在此等候。看到所有人都安全到达后,指导员说:“四连今晚要上阵地反击,连长已经上去看地形了,你们就不要回去了,等人都到齐了,咱们就上阵地!”

蒋永德当时问:“要回去取武器吗?运弹药时,武器都放在后面了。”“来不及了,有手榴弹和手雷就行了,你们抓紧做战斗准备工作,每人带20颗手榴弹、2个手雷和2根爆破筒。”指导员命令道。

就这样,蒋永德和战友们来不及返回拿武器,每人带着20颗手榴弹、2个手雷和2根爆破筒,便在指导员带领下向537.7北山高地走去。

上甘岭战役勇炸敌暗堡

537.7北山高地的4、5、6号阵地是一连11日晚上收复的,但从12日凌晨开始,敌人就开始连续反扑,一连一直坚守在阵地上,与敌浴血奋战。13日下午,阵地再次被敌人占领,所以此次四连的任务就是再次夺取并坚守4、5、6号阵地。

当晚,4连迅速消灭了阵地上的敌人。副班长蒋永德带领4班在守阵地中,遭到敌人猛烈袭击,阵地防守难度大。第二天中午,坚守5号阵地的人员伤亡后仅剩一名战士,蒋永德带领两名战士去支援。经过激战,又只剩下了蒋永德和马福金两人。他们下定决心:“只要我在,阵地就在。”

敌人不断反扑,我军伤亡非常大,这是为何?蒋永德观察后发现,原来在敌我阵地凹部,距离阵地50米处有个暗堡,暗堡既是敌人的屯兵点,又是强火力点,对我方阵地的威胁非常大,而我们仅有的手榴弹和手雷,投掷距离达不到。

于是,蒋永德立即向已经赶到5号阵地的连长请示,要去炸掉敌人的暗堡。连长同意了。任务确定后,蒋永德便带上两颗手雷,准备去炸掉敌人暗堡。

等到天快黑时,蒋永德在战友的掩护下,开始行动了。我方阵地上的机关枪猛烈地向敌扫射,蒋永德借机迅速跃出战壕,从4号阵地方向迂回爬向地堡,隐蔽接近到距敌人的暗堡10多米的地方,蒋永德观察到敌人没有发现他,于是立即向射孔猛地投进一颗手雷,然后迅速滚到一边去。只见火光一闪,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掉了。

完成任务后的蒋永德正要返回阵地时,对面阵地的敌人突然用机关枪向他扫射,蒋永德就地翻滚,倒在一条交通沟里。仔细观察后,蒋永德发现敌人设置了两个对向暗堡,刚才炸掉的只是其中一个。于是,他跳出交通沟,再次接近另一个暗堡,将剩下的一颗手雷从射孔投进去,轰的一声,敌人的另一个暗堡也被炸掉了。

趁着烟雾回到阵地上的蒋永德,看见跟他一起坚守阵地的3营机炮连3班的3名战士,只剩下一个时,内心无比悲痛。

以后的时光,蒋永德只要想到这些就泪流不已,他说:“当时在战场上,是我让他们留下的,我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现在我回到了祖国,他们却留在了朝鲜。”他无数次都在想,如果他不留下他们一起坚守阵地,他们是不是就不会牺牲……

▲蒋永德的特等功证书

1952年12月,蒋永德光荣入党。1953年,为了表彰蒋永德的功绩,他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二级爆破英雄”称号,获得朝鲜政府授予的“朝鲜民主主义一级国旗勋章”。

家中被烧家人才知其军功

1953年,蒋永德先后回国前往北京参加五一观礼和国庆观礼,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3年9月,蒋永德作为12军的战斗英雄代表之一归国参加国庆观礼,临行前92团为战斗英雄蒋永德归国参加国庆观礼召开了隆重欢送会,团首长亲自为他戴上大红花。

▲1953年4月22日,蒋永德(后排右一)与战友首次回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1953年9月27日,蒋永德和其他一百多名功臣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国庆节归国观礼代表团,在团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将军和副团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将军率领下,从沈阳出发乘火车到达北京。志愿军代表团在天安门东二区观看了建国四周年国庆典礼,在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观礼期间,代表团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4年八一建军节,蒋永德还出席了朱德副主席在南昌主持的“志愿军归国战斗英雄代表群英会”,并接受了朱老总的敬酒。

而这一切,他从未主动提及过。

▲1955年,蒋永德(右)与战友合影

1966年,蒋永德从部队转业到了宜宾,在宜宾市一家磷肥厂工作。他深藏功名,默默无闻。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勤勉工作一心为公。

他从不对家人讲起自己的往事,直到一次家中意外发生大火,家人才从他冒死从火海里抢出的那本没有烧尽的立功证书中,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

“如果不是家里火灾,爸爸回去找他的奖章,我们都不知道他立过大功。”蒋永德的女儿蒋晓玲曾说道。“他为人很低调,从来不会主动说这些事情。”

他一生牵挂着战友,2023年7月25日,他和12军在上甘岭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二级战斗英雄蔡兴海,终于实现了跨越70年的千里相会。

当志愿者把那枚刻有蒋永德姓名和部队番号的纪念章送到他手中时,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捧在手心里,并念道:蒋永德,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三十一师九二团四连副班长。那一时刻,蒋永德满是激动与欣慰,因为他知道年轻人没有忘记他和他的战友们。

【资料来源:“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微信公众号、丹东发布、央视综合频道、宜宾传媒网、新三江周刊等】

编辑:李影

统筹:李秀平

发布于:北京市